張大千 山水畫
張大千的山水畫在中國畫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幅作品繼承了傳統(tǒng)山水畫的筆墨技法和構(gòu)圖原則,作品風格細膩,注重對古人筆墨神韻的追求。

張大千,原名正權(quán),改名爰,小名季,故又名季爰,別署青城客,一度為僧,法號大千,還俗后以法號行,署大千居士,或署蜀人張大千,居大陸時齋名“大風堂”,僑巴西時居“八德園”,遷臺灣時居“摩耶精舍”。川內(nèi)江人?,F(xiàn)代畫壇上最具影響的藝術(shù)大師之一,也是世界畫壇上著名的藝術(shù)偉人之一。與溥儒并稱“南張北溥”,與齊白石并稱“南張北齊”,與溥儒、黃君璧合稱“渡海三杰”,與畢加索并稱“東張西畢”。人或云“五百年來一大千”,無與倫比者也!少時受擅長繪畫的母親和二兄張善孖的熏陶,并從名師李瑞清、曾熙學習詩文書畫。遍臨歷代名跡,遍游名山大川。除繪畫外,他對詩詞、古文、戲劇、音樂以及書法、篆刻,無不涉獵。其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nèi)剛,獨具風采。他是一位天才型畫家,其創(chuàng)作“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宗教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shù)為一體,于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無所不能,無一不精。其畫風,早、中年時期主要以臨古仿古居多,從清朝一直上溯到魏晉,逐一研究,從臨摹到仿作,偽作可以亂真。30歲以前清新俊逸;50歲進于瑰麗雄奇;57歲時自創(chuàng)潑彩畫法,是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chǔ)上,揉入西洋繪畫的色光關(guān)系,而發(fā)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于無窮變化中始終能保持中國畫的傳統(tǒng)特色,創(chuàng)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尤為可貴;60歲以后達蒼渾淵穆之境;80歲后氣質(zhì)淳化,筆簡墨淡,得道成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