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惲壽平 清代 花鳥圖
惲壽平畫法特點是以瀟灑秀逸的用筆直接點蘸顏色敷染成畫,講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為滿足,有文人畫的情調(diào)、韻味。其山水畫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韻、情趣取勝。惲壽平(1633年—1690年),初名格,字壽平。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清代著名畫家。創(chuàng)常州派,為清朝“一代之冠”。,與“四王”、吳歷并稱“清初六大家”。尤長于沒骨花卉,自稱學(xué)北宋徐崇嗣法,重視寫生,色彩明凈,對明末清初花卉有“起衰之功”,被尊為“寫生正派”,影響遍及大江南北。
該畫面整體色調(diào)柔和,以淡墨和淺色為主,營造出一種清新雅致的氛圍,體現(xiàn)了惲壽平花鳥畫淡雅、秀美的風(fēng)格。花卉的描繪注重色彩的渲染和筆觸的細膩,花瓣的邊緣柔和,色彩由濃到淡自然過渡。鳥類的羽毛則通過墨色和色彩的搭配,表現(xiàn)出羽毛的質(zhì)感和光澤。
畫面?zhèn)鬟_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意境。盛開的牡丹和悠閑的鳥兒,給人一種春日融融、萬物生機勃勃的感覺。畫家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淡雅的色彩,營造出一種文人畫所特有的高雅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