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
這枚江南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是晚清時期的流通貨幣之一,由江南造幣廠鑄造。江南省造光緒元寶在近代機制銀幣中有著重要地位,其版別豐富,深受收藏愛好者關(guān)注。
銀幣正面中央鐫有 “光緒元寶” 四字,字體端莊規(guī)整,筆畫剛勁有力。外圈上方刻有 “江南省造” 字樣,表明鑄造省份;下方為 “庫平七錢二分”,標注了銀幣的重量和面值。左右兩側(cè)分鑄干支紀年,從圖片中可以看到銀幣表面有一定歲月痕跡,文字部分雖有包漿覆蓋,但仍能清晰辨識 。銀幣邊緣鐫有細小的齒邊,起到防偽作用。
背面中央是一條栩栩如生的蟠龍圖案,龍身盤踞,龍鱗清晰可數(shù),龍爪張揚有力,眼神炯炯有神,展現(xiàn)出皇家的威嚴與神圣。蟠龍周圍環(huán)繞著英文,上方為 “KIANG-NAN”(江南),下方為 “7 MACE AND 2 CANDAREENS”(七錢二分),左右兩側(cè)各有一個小花飾。幣面因時間久遠,形成了一層自然的包漿,呈現(xiàn)出銀灰色與淺棕色交織的色澤,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
晚清時期,由于外國銀元大量流入中國,中國白銀大量外流,為了抵制外幣,同時解決國內(nèi)貨幣流通問題,清政府開始自鑄銀元。江南造幣廠于光緒二十三年(1897 年)開鑄江南省造光緒元寶,最初的江南銀幣沒有干支紀年,從光緒二十四年(1898 年) 起,江南省造銀幣增加了干支紀年,依次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等年份版別。這枚銀幣對于研究晚清時期的貨幣制度、經(jīng)濟狀況以及鑄造工藝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實物參考價值。
該銀幣采用機器壓制工藝鑄造,這是近代銀幣區(qū)別于傳統(tǒng)鑄幣的重要特征。通過機器壓制,銀幣的圖案和文字更加清晰、規(guī)范,齒邊也更加整齊劃一。銀幣的材質(zhì)主要是銀,含有一定比例的銅等其他金屬,以保證其硬度和耐磨性,適應(yīng)流通需求。
江南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見證了晚清中國貨幣制度的變革,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是研究中國近代金融史的重要實物資料。